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國語文教學─《做時間的主人》文章結構魚

只要遇到文章是議論文的,我都會把握機會教小朋友認識議論文結構,畢竟在國小階段議論文在國語課本中還是少數,以康軒五下為例,就「做時間的主人」和「果真如此嗎」這兩課,所以真的是要抓緊機會練習結構。

而我在上文章結構的時候,通常是會用一尾魚來象徵。

一開始我會在黑板上畫出這尾超大的魚,後來在切兩刀變成三段,這個用意是將自然段轉化到結構段(5→3)。這尾魚很好用,交記敘文的時候,就是【開始→經過→結果】

那剛好這一課地論點在第一段就帶出來了,所以他的自然段也是結構段。
接下來就和小朋友一起討論,找出議論文三要素【論點、論據、論證】
其實,我自己找論證都覺得有點難度,後來又看了溫老師的資料後才比較有概念!XDDDD
這個將課文轉化為結構魚的部份是壓縮檔。因為之前有訓練過了,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很快的找出論據,也就是例子。

很美的魚,還有蝴蝶結!XDDDDDDDDDDDDDDDD



完成結構魚後,又將結構魚轉化文本結構分析,再回歸課文,這是解壓縮

所以我們就利用一堂課討論整個文本,用小組的方式完成結構分析表。
這時候會突顯出論據描寫的技巧→主角+經過+結果+影響
然而,大部分的孩子,比較分不出來結果和影響,
我是這樣教孩子,
因為作了某一件事情,對自己產生了某些變化→這是結果。
因為自己產生的變化,擴及影響到更多人→這是迴響













我覺得這樣反覆練習滿有效的,畢竟文章結構大多一定,雖然有些會有小變化,但是大原則不變,我們班小朋友提出了一個滿不錯的問題:「這三個都是鼓勵人善用時間的例子,如果能再寫出因為浪費時間而有損失,應該也不錯。」我想,他已經知道如何運用正反例讓事情越說越明了。

BTW我們花了兩節課做這件事,但我覺得珍惜時間的主旨和文章結構,基本上可以掌握到8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