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

群文閱讀─每個和尚都不一樣

打開國語習作,有這麼一篇關於兩個和尚的聆聽練習:


如果聽完這篇故事就結束了,那會有點可惜,為了讓課本習作發揮更大的價值,於是我就讓小朋友再讀一篇關於和尚的故事,故事來自於康軒四下第三課的「心動不如行動」,我沒有發紙本,直接用電腦看而已。


在教育部的點點圖裡,在推論這個閱讀策略中,有個教學要點是由文本找支持的理由,這是從三年級要開始訓練的要點,在四年級會出現找不同觀點,我們在這一次的閱讀中,一次達陣。
我們從兩篇故事中,進行事件、性格、結果與迴響(啟發)的比較,除了兩篇故事的兩個和尚進行比較外,也從兩篇故事中進行比較。

●關於由文本找支持的理由:我們從文本中的線索,推論出每個和尚的性格,從事件中推論出和尚的性格,且要說出理由。

●關於找不同的觀點:因為四個和尚有不同的選擇,但都沒有對錯,所以有的人會覺得住在右山的和尚腳踏實地,有的人會覺得住在左山的和尚呆版;有的人會覺得富和尚顧慮太多,但有的人會覺得富和尚的想法周到,孩子因此發展出不同觀點。

課外可以再延伸「和尚挑水」的故事,我覺得也可以看影片,不見得每次都是單純文字,因為看影片也是閱讀的一種:

這樣子的群文,資訊來源多元,有聆聽、有文字、有影像。

最後用在臉書看到的句子,送給小朋友:
想著想著就放棄了,做著做著就成功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