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

【國語教學】下雨的時候

     康軒三下第二課《下雨的時候》是一篇就舊課文,新課綱沒有被拿掉,網路上可以看到不少老師分享這一課的課例。

    我一直認為中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,老師很容易就可以掌握課文結構,一旦有了結構,仿寫練習就有了骨幹,學生只要從題目開始思考,就可以慢慢長出肉來。

    這一篇課文的結構就很好抓,連教學點也可以輕鬆掌握。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進行備課:

  1. 單元頁:透過感官觀察,作者描述雨天的各種情景:窗外的山景和街景、在屋簷下玩水、在雨中散步,以及雨天特別思念的表哥。(單元頁裡針對這一課的介紹,不但可以初知課文內容,還可以了解重點寫法。)
  2. 語文焦點:我會觀察這一頁介紹了感官觀察。
  3. 習作:習作為感官觀察的練習

    從單元頁、語文焦點和習作練習就可以形成有脈絡的教與學。
    
    老師引導孩子讀課文時,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這篇課文的獨特形式,讓學生發現每一段的開頭相近,指導學生進行段落安排。
  • 第一段:下雨的時候,我喜歡站在窗口,欣賞外面的雨景。
  • 第二段:下雨的時候,我喜歡在屋簷下玩水。
  • 第三段:下雨的時候,我喜歡撐著雨傘到外面走走。
  • 第四段:下雨的時候,我總是特別想念鄉下的表哥。


    這個單元的學習地圖為圖像組織結構,四個段落分成四個面向,都拉進來一起教最方便。我自己在運用心智圖,可以分成兩個時機,一個是用來整理課文內容,一個則是運用於寫作大綱。

這一課的作文一共要掌握三個寫作要求:
  1. 仿寫結構
  2. 善用觀察
  3. 運用想像力(譬喻句)
練習寫的題目為下課的時候,運用感官觀察來寫出下課10分鐘的不同樣貌。

   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