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

國語文教學─我的家鄉(南投美地 凍頂茶香)



本課主要是作者向陽在介紹自己的家鄉─南投鹿谷,先從南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說起,再帶到鹿谷的產業特色,這之間有因果關係,因為南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(不濱海、中央山脈),所以鹿谷有了這樣的產業(種茶)。既然要提到茶,作者如何寫茶香,成為這堂課的讀寫重點。

兩句茶香:
1.每到春茶採收期,茶香就從凍頂山飄散開來,沿著麒麟潭一路而下,在廣興、鹿谷這幾個地方迴旋。
2.清淡的茶香漂浮在空氣中,讓整個鹿谷成為茶香不散、叫人回味的美地。

既然是讀了寫家鄉的文章,當然就要讓學生寫一篇關於我的家鄉的文章,文章的架構相當簡單:
第一段:概括介紹屏東縣。
第二段:屏東是個旅遊勝地(主題句)。
第三段:屏東是個美食天堂(主題句)。
第四段:我對家鄉的感受與期待(文貴有我,寫記敘文要回歸到自己)


學習表現:
 6-I-4   使用仿寫、接寫等技巧寫作。
 6-Ⅱ-6  運用改寫、縮寫、擴寫等技巧寫作。

 6-Ⅱ-7  找出作品的錯誤,並加以修改。





孩子作文的第一段,需要寫到屏東的特殊地理,這些老師找資料直接給學生,避免將國語課上成社會課。
老師再將班上一篇比較完整的作文,讓孩子進行修改,看看哪裡可以修正到更好,以下為班上同學寫的文章。







最後再導入《請到我的家鄉來》的課文,讓學生再認識家鄉的另一種寫法並快速仿作(開頭結尾固定)。





即將進入第10課《落山風》,會提到洋蔥,昨天的作業是先看下課花路米的影片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BK37g9z954&t=340s
所以有些小朋友已經把洋蔥寫進文章裡囉!棒棒!

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

國語文教學─值得我學習的人(作文)

       小學階段很適合讀人物傳記,因為人物傳記提供學生典範,讓這些典範成為自己的精神知音。我們班上的小朋友很喜歡打籃球,每節下課鐘一打,男生大概已經全部跑到籃球場打球了,小朋友也常在心情日記裡面紀錄自己投籃進步的過程,或是與同學三對三的結果。於是,我就把握了這樣的機會,補充了康軒版四上第六課《讀書報告─林書豪的故事》給孩子讀讀寫寫,從中讓他們看見一位偉大明星球員的奮鬥過程。



這篇文章是應用文─讀書報告,若只當作讀書報告來閱讀,實在太可惜,從中可以引導學生歸納主角的人生經歷:什麼人+什麼時間+什麼地方+做了什麼事+有什麼難關+後續迴響+我的收穫,這樣子的歸納整理,都可以當作介紹主角的事例。後面的統整頁也有簡單介紹讀人物傳記的方法。

從課內一篇帶到課外一本,是推行「人物傳記」閱讀的重要方法之一,當孩子讀懂了一篇,對主角的背景有個梗概,起了興趣,就有興趣將學習觸角跨到課文,進行課外一本的閱讀,讀懂了一篇,就可以試著寫一篇,當兩人寫的都是同一人時,就可以進行同學觀摩或批改,等於又讀了一篇,若全班的主角都是同一人時,又可以進行全班聊書。

群文閱讀延伸:讀讀→寫寫→讀讀→聊聊
1.讀課內一篇
2.讀課外一本
3.讀寫合一一篇
4.同儕批閱一篇(觀摩)
5.全班聊書一本


不過班上有些女生實在對林書豪沒有太大的興趣,所以主角寫的可能是其他的明星,但也都寫得不錯,或是有些小朋友是寫吳寶春的故事,因為這周的故事媽媽才剛介紹完呢!目前班上的大部分同學都可以在1-1.5節完成這篇文章,而且還表示滿簡單的,真不錯!繼續加油吧!多寫就能不怕寫,熟能生巧。





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班級經營─班級特教宣導

班級特教宣導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
    因為環境賀爾蒙、過敏、感染、食物中添加物、飲食組成等因素,使現在小朋友普遍有專注力不集中問題,專注力與兒童的學習和行為有關。
    然而,我們該如何幫助這樣的小孩,讓他們在班級裡更上軌道:
一、     注意飲食
(一)一定要吃早餐:熱量不足容易餓,會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、脾氣暴躁,
(二)不喝奶茶:因為奶茶有高濃度的糖與奶精,加上咖啡因,對孩子的身體與腦袋一點幫助也沒有。早餐飲品應該喝富含蛋白質的,豆漿優於羊奶,羊奶又優於牛奶。不可吃的食物:巧克力、糖果、含防腐劑的食品、汽水、甜品
(三)拒絕人工色素:食用色素吃太多會誘發過動,標示為「黃色4號、黃色5號、紅色6號、紅色40號」的四種食用人工色素,早餐避免吃巧克力或是草莓果醬等人工色素的土司。
二、     改善過敏
(一)部分孩子因為過敏問題,影響睡眠,更導致注意力不集中,若孩子的過敏症狀沒好好控制,可能加重過動症的嚴重程度,可先帶著孩子去檢測過敏原。
(二)運動改善過敏:做適量的運動都會增強人體對外界的免疫力,降低過敏症的發生率。可以選擇訓練平衡感來刺激左右腦協調,如跳繩、腳踏車、獨輪車、滑板或游泳等。
三、     少用3C產品
(一)    如果父母因為怕管不住孩子,就丟手機讓他玩,讓其長期受到聲光特效的刺激,這樣的方式會讓ADHD症狀更加嚴重。
(二)    使用3C產品應限時,一天最多半小時即可,且不讓孩子落單,父母應陪伴身邊,並藉由科技產品機會教育,教導他們如何選擇適當的閱讀內容。
四、     到底要不要吃藥
(一)老師非專業醫師,只能給予建議,若對於孩子有此需求,可以尋求醫師的協助,讓更專業的醫師給予專業意見。
(二)李佳燕醫師:每個孩子都不同,也不是都能如大人所願,成為大人「期待」的樣子。(不鼓勵用藥)
(三)昆蟲老師吳沁婕(親身經驗):如果藥物有幫助,何樂而不為?

~您們的寶貝 我們的未來



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

國語文教學─我的英雄故事(問題解決類故事創作)







上個星期我們閱讀了《走過就知道》這篇文章,我引導學生,將這篇文章定位成「戰勝內心的恐懼,你就是自己的英雄」,也是為了後續的故事寫作,要寫一篇屬於自己的英雄故事。

我先讓大家看了電影氣象戰的預告,因為這是一部拯救世界的電影,既然要讓孩子去當英雄,先看看別的英雄是怎麼產生的。


我告訴小朋友說:「要當英雄,沒有這麼容易,就像白馬王子哪有這麼容易就娶到白雪公主,結局是很美好,但是過程通常沒有這麼順利。」這句話是為了讓小朋友在寫作中,讓主角更加磨難,凸顯出故事的精采。

在這裡,我引用了在相聲中常用到的一個手法,叫做「三翻四抖」,以下定義節自台灣wiki:
三番四抖是相聲術語,是相聲組織包袱的手段之一,指相聲表演時,經過再三鋪墊、襯托,對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製造氣氛,然後將包袱抖摟開以產生笑料,又叫三頂四撞。

簡單說,主角要經歷三次的挑戰,在第四次才會成功,又如爸爸的眼鏡不見了,找了書房找不到(一翻),找了客廳找不到(二翻),找了臥室還是找不到(三翻),沒想到,最後竟然是在自己的公事包裡(四抖)。這樣的寫法讓劇情更加高潮迭起。

在「英雄之旅是個時鐘」這個部分,我要小朋友把三翻四抖運用在「出發」到「結局」之間,下面這個圖,也提醒了故事可以寫到哪些元素。

11/3-11/5的夢系列講師研習中,請來了zen大來進行演說,提到一個說故事的6W2H:
who
when
where
how
故事
what
How much
wow
why
我對於這個wow挺有印象,這個wow是希望小朋友在寫故事時,能夠創造一些讓讀者發出wow聲音的點,也就是要創造讓讀者感到驚奇之處。
圖像裡可能有1 人、微笑中
圖像裡可能有1 人、微笑中
圖像裡可能有1 人、微笑中
圖像裡可能有1 人
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舊文回顧:問題解決類故事體寫作http://linycdefg.blogspot.tw/2013/09/blog-post_23.html

人:故事主角
事:發生了哪些事?(記敘文:開始→經過→結果)
時:故事發生時刻、時代
地:故事發生的地點
物:故事中的關鍵物品
景:描寫了哪些景色(本課無)
心:主角的心理特質、反應

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

國語文教學─從課綱看閱讀與寫作

大家都在教閱讀和教寫作,到底閱讀和寫作要教哪些項目呢?其實在課綱裡的學習表現都有揭示重要項目:


在閱讀及寫作中,我分別用不同的方式分類,前者以字詞句段篇、態度習慣和閱讀策略來分門別類;後者以低中高年級來分類,每個老師來分類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,沒有對錯,如「因應不同的目的,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」這個學習表現,若分類到態度習慣,則偏重於因應不同閱讀目的應變,若分類倒閱讀策略則重於於閱讀策略的多元選擇。

閱讀策略而言,低中高年級必須學會:
(1)低年級:調整朗讀速率、了解觀點和訊息、圖像及故事結構應用、預測、推論、因果關係
(2)中年級:朗讀的抑揚頓挫與情感、摘要、找支持的理由、提問
(3)高年級:區分主客觀訊息、連結、提出觀點、自我提問、閱讀多元文本

●讀法決定教學:如高年級課本閱讀中認識議論文,寫作就要能寫出議論文,這一課的重點就會放議論文的閱讀

●學生自行修改作文的雛形:http://linycdefg.blogspot.tw/2017/09/blog-post_25.html

●從課綱看識字教學:
https://linycdefg.blogspot.tw/2017/10/blog-post_11.html

●大量閱讀:可以試著做群文閱讀。
https://linycdefg.blogspot.tw/2017/10/blog-post_5.html
大陸推行海量閱讀,為了提高閱讀的量,除了有課本之外,還有主題閱讀的書,在同一主題中大量閱讀,我們則要靠著老師來整理。


知道課綱要我們教什麼,我們有了目標,就可以依據目標設計活動,千萬不要有活動再來回扣教學目標喔!

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

國語文教學─走過就知道




台灣目前國語教科書的安排,都是採14+2的形式,14篇精讀文章,配上2篇略讀文章,而且這兩篇略讀文章著重於閱讀理解策略的進行,這一篇文章在教師手冊中,主要是用來引導連結策略。

在目前的連結策略中,可以分成下列幾項:

  1. 連句子─文本間
  2. 連段落─文本間
  3. 連經驗─我與文本
  4. 連文本─文本與文本
昨天的回家作業,有讓小朋友先行閱讀這一篇,並回想自己「害怕」的相關經驗,我所著重的是「連經驗」這一部分,從自己的經驗中去同理主角的經驗,其餘不做討論。

這堂課,我的提問沒有太多,我只做了以下2個的提問:
  1. 如果我說主角是個英雄,你認可嗎?為什麼?
  2. 整篇故事中,寫了那些句子來表現出主角內心的恐懼

待大家口頭發表完後,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結論:戰勝內心的恐懼,你就是自己的英雄(最近有些人被我挑到要去語文競賽,有的跟家長哭不想參加,我也藉這個機會鼓勵他們戰勝內心對於在人群中講話的恐懼)。因為我的小結論,我再把故事拉到「英雄之旅是個時鐘」這張圖,告訴他們英雄故事的脈絡,這個圖示我在郝廣才的《寫作教練在你家》所引用,我把幾個詞改成讓四年級學生比較容易懂的詞,只是沒想到,有些詞孩子還是不懂意思,如歸來。



接下來就按照整篇故事,用關鍵字寫出相對應的部分,如恐懼就是要走過墳墓,磨練就是訓練膽量及自我挑戰等等....







其實,閱讀理解策略在每一課都會有練習到,所以這一篇文章,我就不會刻意去著重在連結策略的練習,反倒是想要從這長篇故事,讓孩子從「英雄之旅是個時鐘」這樣的鷹架,去找出這篇故事的起承轉合。之後有時間,會再從這個鷹架,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英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