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

國語文教學─走過就知道




台灣目前國語教科書的安排,都是採14+2的形式,14篇精讀文章,配上2篇略讀文章,而且這兩篇略讀文章著重於閱讀理解策略的進行,這一篇文章在教師手冊中,主要是用來引導連結策略。

在目前的連結策略中,可以分成下列幾項:

  1. 連句子─文本間
  2. 連段落─文本間
  3. 連經驗─我與文本
  4. 連文本─文本與文本
昨天的回家作業,有讓小朋友先行閱讀這一篇,並回想自己「害怕」的相關經驗,我所著重的是「連經驗」這一部分,從自己的經驗中去同理主角的經驗,其餘不做討論。

這堂課,我的提問沒有太多,我只做了以下2個的提問:
  1. 如果我說主角是個英雄,你認可嗎?為什麼?
  2. 整篇故事中,寫了那些句子來表現出主角內心的恐懼

待大家口頭發表完後,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結論:戰勝內心的恐懼,你就是自己的英雄(最近有些人被我挑到要去語文競賽,有的跟家長哭不想參加,我也藉這個機會鼓勵他們戰勝內心對於在人群中講話的恐懼)。因為我的小結論,我再把故事拉到「英雄之旅是個時鐘」這張圖,告訴他們英雄故事的脈絡,這個圖示我在郝廣才的《寫作教練在你家》所引用,我把幾個詞改成讓四年級學生比較容易懂的詞,只是沒想到,有些詞孩子還是不懂意思,如歸來。



接下來就按照整篇故事,用關鍵字寫出相對應的部分,如恐懼就是要走過墳墓,磨練就是訓練膽量及自我挑戰等等....







其實,閱讀理解策略在每一課都會有練習到,所以這一篇文章,我就不會刻意去著重在連結策略的練習,反倒是想要從這長篇故事,讓孩子從「英雄之旅是個時鐘」這樣的鷹架,去找出這篇故事的起承轉合。之後有時間,會再從這個鷹架,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英雄故事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