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國語文教學--溪谷間的野鳥



這一課由實習老師執教,我們來回討論了不少,突然想到什麼就會馬上提出討論,這樣來來回回,我們要修正了好幾次。在教室裡面有個人可以和你討論教學,真的挺不錯的,我也可以看出自己的盲點。
一、教材分析:本課是記敘文,紀錄作者劉克襄偶然走進溪谷,發現野鳥的旺盛生命力。
二、備課想一想:這篇記敘文和我們過去讀的記敘文有什麼不一樣呢?這是一篇類似觀察紀錄的文章,作者以文字生動的呈現所見所聞。當備課時想不到一課一重點時,我們就這麼思考:教完這篇課文,我可以讓孩子寫怎麼樣的作文呢?於是,我們從課本中讀孩子寫生動的觀察紀錄,寫作就是寫觀察紀錄,而且,在習作裡面,有一面是寫課文段落大意,其中的提示,就是課文的架構,這個架構很適合進行學習遷移,學寫觀察的作文。
很適合當作寫作大綱

課文的第二段、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以溪鳥的不同特徵來進行書寫:
(1)第二段介紹溪鳥有趣的捕食方式,並以河烏和魚狗為例
(2)第三段介紹溪鳥的領域性,並以鉛色水鶇為例
(3)第四段介紹溪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,並以小白鷺為例

教這課時,一定要把統整單元三的學會觀察拉近課文教:



這課的閱讀拓展則以有順序的觀察切入,告訴學生:寫一篇觀察紀錄的作文,可以運用有順序的觀察,包括有時間上的順序,以及空間上的順序。


這次的寫作題目為:生態池的綠意

於是我們帶著孩子走到生態池,觀察植物。

在生態池時,要提醒學生:觀察要聚焦。而且植物的靜與動,也在這個時候讓學生去感受。
回到教室時,再次提醒學生作文的重點:
1.運用五感
2.運用想像
3.要有順序,或是每一段介紹不同植物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