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我們總是喜歡問:「為什麼?」以最簡單的問題,問到最具深度及意義的答案。孩子本來就會思考,越會思考的孩子,越能達到豐富情感與批判思考的層次。
摘自親子天下出版 小小思考家1:《等啊等,在排什麼隊呀?》繪本內頁 |
用簡單的問題,問出有趣的答案
小時候,我們總是喜歡問:「為什麼?」以最簡單的問題,問到最具深度及意義的答案。孩子本來就會思考,越會思考的孩子,越能達到豐富情感與批判思考的層次。在美國的小學裡,因為多元種族在一起學習,人人說話都有自己的口音,即便如此,孩子被教會不能畏懼表達自己的觀點。在芬蘭,孩子經常面臨到是寫非標準答案的作業,如報告、論文等,從中練習整合與思考。簡單說,懂得思考就不容易被騙,那思考的訓練要從哪裡開始呢?
思考就從周遭生活變化為始
德國哲學家雅思培(Karl Jaspers)主張:「人之初就具有很好的哲學種子,小孩會用最簡單的問題去問宇宙大千、人情事故、一切的意義,那其實就是一種哲學的種子。」孩子從早晨起床到上床睡覺,面臨生活中的許多約定俗成的規則,這些在眼中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,在孩子眼中卻是充滿疑問的,尤其從幼兒園到低年級的孩子,要慢慢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,認識更多的生活規範,最簡單的方法——跟著做就對了!看大家在排隊上廁所,自己也去排隊上廁所;看著大家擁有最炫的文具,自己也想擁有。漸漸的,從眾行為就此開始。
有趣的繪本,帶出有意義的議題
要帶領低年級的孩子進行思考探究,繪本是極佳的媒材,不但可以閱讀文字,更可以閱讀圖片中的線索,引導孩子成為閱讀中的偵探,無形中也能形塑思考力。高畠那生這本《等啊等,在排什麼隊呀?》,以詼諧的畫風來切入公民議題,書中各個看起來的怪人物,樣貌千奇百怪,但卻都在做一件事,那就是排隊,排隊買章魚燒,買完章魚燒,看著前面的人群又在排隊,也跟著排隊,長長的人龍,長到根本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麼而排,但,主角就是這樣跟著排下去了。仔細想一想,這不就是臺灣常見的風景嗎?大家排隊買口罩,排隊買特色小吃,排隊買特價物品,排隊搶團購,一窩蜂的現象就是我們的生活縮影,就連我自己也成為其中一隻小蜜蜂,漸漸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思考。
從課堂中與孩子一起共同思考吧
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排隊照片,我讓孩子在課堂中觀察這幾幅圖的共同點,雖然都是在排隊,卻是在做不一樣的事情,生活中有很多時候,需要我們排隊。並帶入《等啊等,在排什麼隊呀?》這本繪本,與孩子展開一連串的討論。繪本以重複詞句形成音律感,也讓故事更加結構化。隨著劇情遞進,我讓孩子猜想下一段會發生什麼事,藉以連結繪本故事和孩子自己的經驗。一邊導讀一邊引導孩子留意圖片中的人物變化,大家因為一直排隊吃東西,身體越來越大了,臉色越來越難看了,不過在排隊上完廁所後,大家一臉暢快。本書設下開放性結局,引發更多的想像。
從「排隊」的故事展開無限的討論
看完《等啊等,在排什麼隊呀?》這本故事後,透過故事情節,運用孩子常見的情境與之討論,在這個討論中並沒有標準答案,老師可以適時引導孩子說出答案背後的想法。
老師:「大家在排隊玩溜滑梯的時候,你看隊伍排很長你還要去排嗎?」
學生:「不要。」
老師:「為什麼不要?」
學生:「因為要等很久、而且溜滑梯也沒有很好玩、可以先去玩別的。」
孩子的思考力是老師一句簡單的「為什麼」而鍛鍊來的,當老師能夠多問為什麼,我們將帶領孩子的思想如鳶飛戾天,擁有開闊的視野與人生。
博客來購書連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